进士造句(精选171句)

1、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墨子

2、一文不名的范仲淹终于考中了进士

3、与其出一个斫消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鸷的通儒。吴敬梓

4、他中了进士后,步步登高,不久,就当了巡抚。

5、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内容。

6、崔亘,开元二十四年登进士第。诗一首。

7、王鉴,贞元十六年登进士第。诗一首。

8、潘存实,字镇之,漳浦人。元和十三年进士第,仕至户部侍郎。诗一首。

9、他60岁才考上了进士,真是大器晚成啊!

10、宋代朝廷对进士又特别尊重,故有“焚香礼进士”之说。“民”成为“进士”之后自然会发展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是宋代出现“士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他们已自认为是政治主体,不仅是文化主题或道德主体而已。余英时

11、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12、承安进士,历任州录事、县令、国史编修官、翰林直学士.

13、元和元年登进士第,为皇太子僚属。

14、咸丰到光绪年间,举人进士等高级科名人物,大量的中式,使社会的领导阶层,出现角色替代的现象。

15、石贯,字总之,会昌三年进士第。诗一首。

16、在优礼进士方面,宋代较唐代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士登第后在精神、物质两方面获得了优厚的回报。

17、姚发,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诗一首。

18、郑愕,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诗一首。

19、进士作为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举业的终点,又是仕途的起点。

20、周彦晖,登咸亨五年进士第。诗二首。

21、裴说,天祐三年登进士第,官终礼部员外郎。诗一卷。

22、那些通过殿试的人将被授予类似博士的学位称“进士”,他们的身份、地位、财富就都有保障了。

23、御赐金桂、清代金鳌石拱桥、进士坊木牌楼是深厚人文文化的沉淀.

24、柴夔,太和中登进士第。诗一首。

25、廖有方,交州人。元和十一年进士第,改名游卿,官校书郎。诗一首。

26、李景,陇西人,文宗朝进士。诗二首。

27、唐代元和年间的著名诗人施肩吾和赵嘏,本是同年及第的进士,但文人互轻,两个人谁也不服气谁,经常明争暗斗,争长论短,有时候弄得大家很不愉快。

28、周一《玉堂春》,周二《二进宫》,周三《三对面》,周四《四进士》,周五《五典坡》。一周好戏连台,祝福你周末愉快自导自演《猪八戒背媳妇》。

29、范公祠:范仲淹,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大中祥符间举进士

30、自古就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96人。

31、一文不名的范仲淹终于考中了进士

32、他中了进士后,步步登高,不久,就当了巡抚。

33、正德三年进士,特授一甲传胪、翰林院检讨.

34、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35、章八元,睦州桐庐人,登大历六年进士第。贞元中,调句容主簿卒。诗一卷,今存六首。

36、伊璠,咸通四年,登进士第,为泾阳令。诗一首。

37、大学堂的仕学馆、进士馆和译学馆等机构中,法学教育几乎占到主导地位。

38、明代正德年间,镇原人许理进士及第,博得皇帝赏识,任职京城.

39、西昆体的兴衰,和北宋进士考试的关系极其密切。

40、厉玄,登太和二年进士第,官终侍御史。姚合同时人。诗五首。

41、“富阳素有‘造纸之乡’的美称,‘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富阳传统竹纸——元书纸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42、自明代弘治以降,有状元1名、榜眼1名、传胪1名、进士者13名、副榜4名、举人30余名,著作达100多部。

43、最主要的原始资料是近百种明清两代的进士登科录,进士三代履历,进士同年齿录和晚清若干举人和特种贡生的三代履历。

44、本受托教你读书写字,不盼你为扫眉才女,不栉进士,只求能知书达理,不致目不识丁,而你如此顽劣不勤。

45、明清实行科举制度,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接出午门,在鼓乐仪仗引导下,经天安门,东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建的龙篷内。

46、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

47、这还不算,皇帝还专门赐宴新科进士,让朝中老臣与新科进士弹冠相庆。

48、当时有两个知名的女将军,一个是沈云英,她出身武职世家,父亲沈至绪是武进士

49、高祖程祖润是道光进士,入川为官,诗书出众,与时任四川学台的何绍基常有诗书往来。

50、就这样,两人结婚了,男人勤劳耕作,女人用心持家,后来他们生了五个儿子,并送他们读书,五个儿子都考上进士,其中有一个做到丞相,一个作了大将军,他们这叫五子登科。

51、于是,胡恩真的按小白狐所授学习,很快突飞猛进,当科便蟾宫折桂,进士及第了。

52、比不上翰林进士可以做高官,可待遇上可以捞个实惠,你就没事偷着乐吧!科学论文本来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却沦为个人进身的敲门砖,实在是一种悲哀。

53、兹有一等武毅云国公嫡子云铮,宇量凝邈,志识明劭,雅量高致,才比子建,着特旨殊赐今科头甲第三名进士及第,钦赐!

54、按惯例,皇帝要在琼林苑主持“闻喜宴”款宴新科进士,赐戴名花。

55、作者祖父江孔殷是羊城首席美食家,晚清进士,官衔太史,人称太史公。

56、嘉靖五年(1526)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因议礼忤权臣,出补分宜,丁母忧归里,与杨慎交往甚密。

57、明清时曾将“一甲”称为“进士及第”,“二甲”称为“进士出身”,“三甲”称为“同进士出身”。

58、江腾,原名江无竞,1920年出生于广东省名门望族,祖父为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考试进士江孔殷,是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之一。

59、赏进士擢第,楚兖公象先之孙,皆名家,有士林之誉;一朝以无罪受戮,郡中股栗,天下冤叹之。

60、明清两代,崔家共有5位进士、两位翰林,13人先后任知府、同知、通判等职,可谓诗礼人家,科甲鼎盛,累官进爵。

61、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62、考中进士的白居易到京畿周至县做县尉,对上级不卑不亢,对草民细民比较体恤。

63、章鸿雁,字渐甫,号南国先生,福建建瓯人,隆兴元年进士,人称章武夷,与左唯湘并称靖国年间中兴两大名臣。

64、等到一个小进士熬到八府巡按,没有二十年也要十年时间,苏三早就化成灰了。

65、如若成功,到时高官厚禄位极人臣,即使加太子太保又如何?至于毕懋康,没想到他一个进士及第的御史,竟然还是格物大才,又在兵部任上自行造出堪比西洋的火器。

66、方守业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坐在长凳上大马金刀,可就是这样一个粗犷的人物,却是一位进士,也是玉海府的正五品府将军。

67、代宗在御案翻开了一沓进士卷子的最上面一张,开卷有益,第一张卷子便看得代宗飘飘然。

68、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孙女、相国侄妇、进士夫人。

69、李彦密,进士,官卞梁路郾城县尹。

70、宋亡,粤籍读书人与南宋遗民无比悲痛、愤懑,他们隐迹埋名,遁居山林,无意追求功名,有元一代,粤省亦几无一人中进士者。

71、其实,他的祖上并非明新州的当地人,实为距此数千里之遥的龙化州人氏,先辈曾出过武进士,系当地一小望族。

72、二甲若干名,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73、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辨》,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

74、他常想推贤进士,让朝廷得几个律令人才。

75、明朝景泰年间,泉州晋江人史云济,廷试二甲进士后即皈依佛门,法号秒应,精通佛像,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高僧。

76、其实曾国藩的殿试成绩并不理想,仅仅考取了第三甲同进士出身,而且名次并不靠前。

77、讲到长安城外泾河边,两个贤人,一个渔翁叫张梢,一个樵子叫李定,两人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78、陈抟早年举进士不第,开始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来到华山云台观隐居,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

79、如今我侥幸得中进士,刚赴县令任上,正是容易意气飞扬、头脑发飘之时。

80、刘东星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

81、一甲3名将获赐进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别获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

82、张家是典型的书香世家,他爷爷与现在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是同榜好友,都是甲辰年(1844)中举,丁未年(1847)进士,感情很好。

83、乾隆五十八年中举人后,孔志尚自知中进士的可能微乎其微,便花钱上下打点,经过多方运作,终于谋到了邓州知县的实职。

84、与末代状元刘春霖同科的进士人数说法不一,根据清史稿的记载,1905年末代科举共有273人中进士,但从《会试闱墨》一书中,却只有276人。

85、这份康熙年间的报纸公布了三年才有一期的进士题名录,报纸上清晰可见金榜题名的名单。

86、他本是两榜进士出身,从六岁发蒙起,整日子曰诗云圣人之言,一口气读到三十来岁。

87、江苏省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诗人,性孝友,负才略,工诗文,善绘事,康熙十二年进士及第,有《莘田诗文集》传世。

88、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89、皇帝十分欣赏,赐他同进士出身。

90、刘家出了一个奇才刘青龙,十五岁成进士被自己压了一头,怀恨在心,竟然让族中长辈毁了自己的智海,让自己辛辛苦苦修来的文气全部消失,沦为了废人。

91、这位杨爷进士出身,工笔札,有口辩,在崇祯帝面前朗朗开言,天文地理五行兵书无所不通,确实唬住了皇帝。

92、泰宁为宋哲宗赐名,取意泰平安宁,这里自古崇文尚德之风,北宋时期曾经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辉煌,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

93、如前所述,同者,即不同也;可以揣想,在座才子脑中闪现的佳对,十之八九都是“同进士”;明摆着,同进士非同进士嘛。

94、其中《李氏族谱序》正文为500字,落款为“赐进士及第直阁学士文天祥拜撰大宋景炎元年丁丑阳月吉旦”;《西平王谱诗》为七言律诗。

95、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

96、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

97、杨氏昆季中,德森先生回国后于宣统三年,应清廷留学生考试及格,授商科进士

98、题匾者牛瑄,武状元牛凤山之子,同治四年乙丑科进士,殿试获二甲第一,曾任翰林院编修,也是康家女婿,但这些都不是留余匾能够传世的主要原因。

99、常科的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道举科等五十多种,可谓包罗万象。

100、可我金榜挂名,两榜进士,再低也不会以从九品从政吧,难道要我假冒不入流的小官来葫县?

101、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02、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一批进士,祖父刘启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103、旧州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曾走出复兴贵州文化的清末进士周之冕、声震川湘两广的儒商简敬斋、国民党“一门三中委”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三兄弟……

104、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光朝年五十中进士,历任袁州司户参军、左承奉郎、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著作佐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

105、沈兰亭认得他们,沐泽和张开颜,与他同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106、陈介石先生是温州瑞安县人,出身平民,中过举人、进士

107、这是为史料所限,不得不如此,因为进士题名录、乡试录之类的文件传世者尚多,可据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分析。

108、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109、时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

110、张津,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111、结果放榜,兄长考取,弟弟落弟,兄长高孝标又于春试后,考取进士

112、‘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臣佩服严训,不敢弭忘。

113、除为文进士设立的“琼林宴”外,还有为武进士举办的“会武宴”,均群英荟萃、金鼓喧阗、排场浩大。

114、就在司马光到馆阁上任的当月,仁宗皇帝亲临崇政殿策试贤良方正及武举进士

115、他没有父荫,19岁就中举,26岁中进士,是靠个人。

116、秦简生乃是进士及第开始,为官二十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

117、郝天挺少年早慧,即以善作词赋著称,因早衰多疾,厌倦科举功名,以后虽曾得中进士,两次参加廷试,当了太学生,但无意于仕途。

118、二甲三甲的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们卓尔不群到哪里去。

119、孔圣人后裔衍圣公便定天下书生根据文力的不同分别定级,分别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大儒,半圣,亚圣,圣人。

120、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

121、朝廷以素知名,特赐同进士,授亳州鹿邑主簿。

122、三子李景岱乾隆五十九年考中举人,嘉庆六年考中进士,历任河北平乡、邢台、清苑、获鹿县知县。

123、只有参加进士科考试及第才有踏上仕途的可能,而要进士科及第,少不了要请名师指点,权要延誉。

124、两人俱是前隋时的进士,后天下纷乱便挂冠而去了,不过,现在好像是香满楼的幕后大老板!

125、苌印昌对文化的执著,对他的后代影响深远,他的儿子苌楚裳、苌楚霖都是秀才,五个孙子也都成为秀才,曾孙苌仕周考中进士

126、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

127、众人皆非董卓亲信,得受重任,总算是董卓推贤进士,希望能够博得美名。

128、此次展览还集中展示了部分记录有*弯进士名字的大小金榜、进士齿录等史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129、陈碧娘的丈夫姓许名汉青,福建晋江东石人,是唐德宗壬午科进士擢迁兵部尚书郎许稷的裔孙,中进士后授为文信郎。

130、捐纳也有其好处啊,雍正爷时期的3个模范总督,李卫是捐纳出身,鄂尔泰是祖宗余荫,田文镜是监生出身,竟没有一个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

131、而忠贤街上原有十座牌坊,在当时仅存且恰存四座,分别为乙丑进士坊、承恩五代坊、奕世台光坊、戊辰进士坊。

132、僻处一隅的固始吴家,却是河南清代科举的一抹亮色,吴其濬的祖父、父亲、兄长都是进士,母亲是翰林院庶吉士许家齐之女。

133、她以升平署的昆腔高腔剧本为蓝本,翻成二簧,将《杨家将》改编成《昭代箫韶》,《四进士》编成《节义廉明》等,这些戏均出自内廷太后之手。

134、因为《珠帘寨》没有演出,我准备想今年春节演《珠帘寨》,还有《四进士》。

135、南海叠滘江头村,江氏宗祠前有江孔殷中进士后立的旗杆夹。

136、子图、陶、韬,三人皆登进士,扬历清显。

137、父亲薛湘千辛万苦,人到中年才考中进士,成为府学教授,他以“学有根柢,则枝叶自茂”教导孩子。

138、第六根柱子上,刻的是清乾隆进士于敏中补刻柳公权所写的兰亭阙笔。

139、附属文物有进士匾1块,禁约碑1通,永古千秋碑1通,永垂不朽碑1通,石屋土神庙1座等,都具有较高的人文和民族史学价值。

140、月伦主虽有足疾,足不能蹑地,然善骑射,好剑击,尝射雕猎虎;犹习水性,尝日涉黄河九曲;喜读书,自诩“不节进士”。

141、第一个,自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眉州眉山人,科举进士,以诗、书、画名标青史的大文豪,几度宦海沉浮,仍旧保持着豪迈洒脱的风度。

142、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

143、两年后,俞先生在京师乡试中登科,转年中了进士

144、中进士后,胡本可择富庶之地,挑肥缺之官,但他毅然拒之,宁愿到边远贫瘠之地贵州。

145、老祠内还保留有“进士”、“武魁”的牌匾,其中一方“秀拔天池”的大匾,正是广东巡抚部院为清朝嘉庆二十年该村考出的监元第一名张锦元所立。

146、呜呼,此乃吾家不栉进士也,叹尔何不生为男子(咋样,我老人家也能拽几句不)。

147、大和二年(828)登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148、孙均铨,清乾隆甲寅恩科举人,嘉庆戊辰科进士,永顺府教授。

149、进入翰林院,才有入阁拜相的可能;其他进士可以担任地方官、六部官员或监察官;举人出身就只能从教谕等低品级的小官做起。

150、常科的科目,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开元礼等。

151、少年进士,官至极品,衣紫腰金,封妻荫子。

152、因十多次考进士不弟,改名罗隐,黄巢起义,隐居九华山。

153、林节高之子林起宗,字长岩,清世宗顺治三年(1645年)进士,初任永平府推官,公正廉明,清守自持,一尘不染,民赖以安。

154、当时一个金国铁匠,花八两银子得到一位女子,竟是“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

155、书生周一谈,从中进士而得任县令,恰逢天下大乱的变革大潮,几经波折,官至天下督招讨大元帅,后又被封为相国大将军,然而他的死期也已不远。

156、唐调露二年,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以进士试策灭裂,请帖经以观其学,试杂文以观其才。

157、官报厅在学士府的正南面,两边的木板墙上就贴满了当时的捷报,有中举人的捷报,有中头等状元的,也有中进士第四名的捷报。

158、这一类新进士人“重词赋而不重经学,尚才华而不尚礼法”(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159、进士黄德温,曾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后升吏部考功司主事。

160、横眉南北分别刻有“旌表已故儒童陈让妻阴氏节孝坊”、“赐进士出身署荥阳县事山右张翼立”字样,浮雕精美。

161、要知道,每三年一次的春闱,总共才录取进士五十人。

162、他是进士,然而以他的性格而遇上这种事情,不骂三字经何以泄心中之愤?或许高第不敢见他的面,否则被他饱以老拳、殴打上司的事都可能发生。

163、他于1898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直隶提学使等职。

164、比如张謇,中了状元,但不做官,汤寿潜、谭延闿、汤化龙、蒲殿俊,都是进士,也宁可不做官,而以绅界领袖的面目造时势。

165、所以他曾在一幅摺扇上面画了一个崔判官、一个钟进士、一个张天师,三人因感到无能为力,只要望洋兴叹。

166、蔡兴宗自以职管铨衡,每至上朝,辄为义恭陈登贤进士之意,又箴规得失,博论朝政。

167、碑文撰写者苑曾扬为当地进士,在碑文中透露了清末新政在朝野中的反应,并说明了乡间修桥铺路虽然是民间小事,但关乎国计民生。

168、当时的社会风气普遍认为“中举中进士”,自然光耀门庭,妻贵子显。

169、进明择富贵而张巡择功名,二人同榜中第,巡为探花而进明仅为进士,又同掌兵事,巡为天下名将而进明阶在其上却寂寂无闻,然而进明一生历富贵,终老田园。

170、叶泰,字道亨,号雨湖,昆明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授礼部主事,嘉靖初起为光禄寺丞,擢工部郎中,致仕不出。

171、宋明时期,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

推荐造句